城市的艺术文化建设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文化和作为城市艺术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的研究方兴未艾。艺术城市构建的意义在于艺术直接与城市形态发生作用,艺术不仅仅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非标准”工具,还作为一种都市日常生活行为的方式,与城市文化相互活化与发展。
一、浅析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
城市文化是指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包括历史经典、建筑、美术、戏剧、音乐、民间艺术等等。城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文化形态,每座城市都有它不同的人文历史,代表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它是历史的沉淀。
公共艺术并非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公共艺术品的设计,而是把握城市艺术的整体性以及城市各片区需要表达的艺术主题和形式。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自身要具有实用功能,还必须有特定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因此以公共艺术未来发展方向为导向,结合特定环境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等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对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艺术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公共艺术的尺度与类型
1、区域尺度的公共艺术
相对于传统城市的有机生长,现代城市是被构造出来的,城市艺术系统基础设施即存在着一种多义性的性能和表现空间的城市张力关系。美国众多城市已经把公共艺术项目作为发展的一个磁铁,迈阿密的公共艺术计划高达配套总投资额的1.5%,通过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作品将机场与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艺术家已经将公共艺术扩展至城市设计尺度,如佛罗里达州布劳沃德县 1995年制定了《东海岸2%的艺术条例》,该条例规定布劳沃德县须为艺术家提供设计资金,为广泛的资本改善项目提供专业设计知识,特别强调改善城市设计方式。
2、社区尺度的公共艺术
城市空间形态是多元体系的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与城市运营的综合体现,城市生活中的供选择与价值判断过程则塑造了城市的特质与文化。城市设计作为整合与协调城市多元体系和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工具性手段,如果单以空间形态为设计筹码或设计诉求,必然将面临设计无效或操作失衡的挑战。同时,城市作为一种运动的机制状态,由许多“流”组成,此时 “空间”则演变为“流”,而“流”无任何形态,它是将不同社区镶嵌入城市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深层结构形式和动力机制。而艺术作为一种工具性策略生成了公共空间,实现了艺术介入城市社区尺度的景观美学可视化表达。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不是指将艺术品简单地置入城市,而是更多地从“艺术策划”这一规划思维出发,将艺术作为一种地形学视野中的操作策略来实施,以形成艺术城市的景观空间网络化格局,勾勒出一种城市视觉形象结构的框架。这与伯林特的观点一致,他认为环境美学的范围超越了艺术作品—为了静观的欣赏而创造的美学对象的传统界限。
3、街区尺度的公共艺术
后现代时期的雕塑、建筑、景观与城市之间的界限模糊,很难用“是”或“非”来界定。在郑州万科中央广场的设计中,Locus Associates事务所以“星光”为艺术基调,利用道路、土地、水景和人类活动尺度元素,结合空间循环手法,建造了一个拥有良好功能的高质量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受人欢迎的社交区域—“星光广场”,满足了未来多期高密度住宅开发对活动空间和商业空间的需求,既没有对商业空间造成遮挡,又促进了商业活动,并且让整个广场成为一个能留得住人、充满趣味的城市艺术场域。
三、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城市的文化是公共艺术的源泉
城市艺术反映一座城市文化品位:如欧洲城市的魅力,在于欧洲城市的布局美、建筑风格美和城市艺术作品美。欧美有重视城市建筑美和城市艺术的传统,这种传统来源于人们对文化底蕴理解与尊重的本能。城市固有的物质是城市文化艺术的基础,它涉及建筑、景观、自然、地理环境等,组成城市艺术系统的基本骨架脉络。
而近几年有关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对城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公共艺术的创新与建设必将迎来丰富的题材,为城市艺术建设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城市之间文化艺术的差异性、多样性、地域性更加明确,为城市艺术建设和公共艺术发展指明方向,避免千城一面成为可能。
2.公共艺术重构城市艺术形象
当代的城市在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都达到了极致,人们被互相隔离开来,无法逃脱社会的约束。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行动来打破,变换城市结构,使之更加灵活,从而使城市得到解放,即“城市艺术形象”的建设,它是由一种可见的方式与文化的结合来出现——公共艺术。在日本立川市、巴黎、巴塞罗那、奥斯陆都因公共艺术的优秀,使整个城市艺术形象闻名世界。
3.公共艺术引领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定位与推广,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经营与城市营销的重要谋略。城市化的建设,使原来曾经辉煌的城市老建筑、老工厂、老街区等纷纷衰落,失去活力,城市出现了盲区。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老旧的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文化艺术因其内在的经济潜力和竞争力的塑造作用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者的关注。以艺术的名义介入城市老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以艺术激活城市衰落的老街区、老工业区,打造城市的新形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如纽约、毕尔巴鄂、卢尔等城市都通过更新与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而改变其城市艺术面貌。
公共艺术空间的建设不仅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重新塑造城市的品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许多一线城市已经开始由艺术家自发或由政府主动开发,将城市原有的老旧建筑、街区改造成具有艺术风格的艺术家聚集场所,使城市的公共艺术区迅速形成。这些具有公众参与性质的艺术区给城市艺术形象带来了新活力和新的时尚文化。这些艺术区大多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其具有的公共艺术性质是当代城市艺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城市艺术推广的形象代言,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