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极限雕塑主义
来源: 雅昌艺术网| 时间:2017-09-19 | 点击: 1031 |

  极限主义艺术是在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中创造一个新的极限的环境,因此最好的表现形式应该说是雕塑。最早把极限主义的原则运用到雕塑中的艺术家是卡尔·安德勒。

 

  安德勒的极限主义雕塑首先是从现成艺术品(ready-made)中发展出来的,他取用一些现成的材料和构件,组合装置,完成自己的艺术品。比方采用砖头、金属片材。他把这些形式简单得无以复加的现成材料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或者排列、或者横放、或者堆砌,组成简单的雕塑形式,从而把极限主义发展到雕塑上来。他逐渐对这些现成品的装置进行新的个人演绎,他认为自己的作用是“事物的开关旋钮”,通过这个旋钮,事物就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他的金属材料的组合,逐步发展并采用数学的韵律、比例来进行,形成系列。他的早期作品以1969年的《镁和镁》为代表,采用30厘米见方的镁金属正方形板铺地,组成一个大正方形,尺寸为2米见方,简单到不起眼的地步,在展览中经常有观众不自觉地走上去,以为是金属地板。他后期的作品,依然保持了极限主义的原则,但是更加注意装置的数学关系。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757.webp

卡尔·安德勒《不雕塑的块》,红杉木, 47 块, 1975,藏于:德国沃尔夫斯堡博物馆


  卡尔·安德勒的数学方式的现成品装置方法影响了不少的新极限主义艺术家,1990年代以来,不少人开始沿这个途径发展,创作极限主义雕塑,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约翰·麦可克莱肯(JohnMcCracken)、多纳德·组德(DonaldJuud)、丹·佛拉文(DanFlavin)、汤尼·史密斯(TonySmith)、安东尼·卡罗(AnthonyCaro)、索尔·雷文特(SolleWitt)、克里克·考夫曼(CraigKaufman)、罗伯特·杜兰(RobertDuran)、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rris)等人。组德1991年的作品《无题》采用黑色氧化处理过的铝构件和长条的不锈钢板制成品组成简单的横向排列。而约翰·麦可克莱肯1993年创作的《本质、重复、冲动》是采用三块方形的夹板盒子,上面以树脂涂料、玻璃纤维处理,组成三种色彩、三种不同材料的同样形式的长方形盒子的横向排列。组德的《无题》中则采用10个橘黄色的铝盒子纵向排列,形式简单,采用同样单体的重复达到表现的目的。索尔·雷文特在1990年的作品《开放的几何结构》中采用了正方形空架,结构单调,反复重复,从1个增加到8个单体,再增加到27个、64个、100个、144个、196个、256个单体,全部白色,结构简单但是繁多,也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发展。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03.webp

多纳德o组德作品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04.webp

多纳德o组德作品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06.webp

索尔·雷文特作品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08.webp

约翰·麦可克莱肯作品

 

  这些艺术家基本都是美国人,其中不少是从绘画转而从事雕塑创作的,比如约翰·麦可克莱肯。他是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极限主义画家,后来才开始转向极限主义雕塑,作品很有看头,受到评论界的重视。

 

  受卡尔·安德勒的影响,不少极限主义艺术家也采用堆砌的手法来制作雕塑装置。德国极限主义艺术家乌里奇·吕克林姆(UlrichRuckriem)的作品就有明显的安德勒的影响。他在1989年创作的极限主义雕塑装置《无题》中采用黑色的长方形木块拼砌成简单的方形装置,简单朴素,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他这个装置的每个单体形态在装置上并不是太清晰,这与安德勒和其他“主流”极限主义艺术家强调结构和单体形态和内容清晰的要求是不同的。

 

  意大利极限主义艺术家、雕塑家阿里吉罗·波蒂(AlighieroE·Boetti)的创作手法与吕克林姆也有相似的地方,他的作品《铁和木》采用圆圈的方式,运用木料和钢铁形成向心形式的大圆圈,有相当的宗教味道。木头用圆形为中心,分解为8块,8块合成一个圆圈,但是靠近圆心处却用铁做成一个圆环,打破了8块木头的向心方向,而圆心部分则又恢复8块木头的向心编排,这种统一而又具有变化的手法,实在非常特别,也耐人寻味。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09.webp

阿里吉罗·波蒂作品

 

  因为圆形具有统一而又简单的形式特点,又是几何形状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极限主义的艺术家都喜欢使用它,尤其是极限主义的雕塑家,他们特别喜欢使用圆形作为作品的基本形式。比如罗伯特·莫里斯1991的作品《无题》是用金属制成一个大圆圈,靠墙角陈列,因为是圆圈,所以既简单到极端,也具有非常饱满的形式特点。与此同时,莫里斯也采用非对称的手法制作雕塑作品。比如他在1988年创作完成的三件一组的雕塑《艾尔斯》,就是使用非对称的三个L形状的铁笼,用非对称的方法摆设,从而组成一个利用空铁笼形成的空间组合,强调非对称性,也很有自己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170919105811.webp

罗伯特·莫里斯作品


  罗伯特·莫里斯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当代极限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与1931年2月出生于美国的堪萨斯市,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极限主义的雕塑上,也做一些表演性的艺术作品,在1960、1970年代曾是极限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莫里斯在堪萨斯市艺术学院(the Kansas City Art Institute)学习,之后又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校(CaliforniaSchool of Fine Art)、里德大学(Reed College)、纽约的杭特大学(Hunter College)继续深造美术。1967年以来,在许多美术学校教书。他于1957年和1960年在旧金山举办了自己的个展。1960年代以后,他搬到纽约,在那里受到极限主义早期的影响,特别是纽曼、莱因哈特等人的影响。他开始创作一系列单色的几何形状的大型雕塑,并且喜欢以几个单体组成组合雕塑,强调单体之间的空间感。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对于极限主义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1960年代以来,他越来越强调情绪的表现,讲究作品的偶然性结果,雕塑的材料都是随手捡到的废料,组合的方式也越来越随心所欲,与正统极限主义的原则有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极限主义艺术家都不喜欢波普艺术,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尤其反感。组德、安德勒都是强烈反对沃霍尔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反波普的气息。

 

 

摘自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略有改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条:英国福克斯顿三年展:迷失在海上的艺术

下一条:如何理解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

手机版PUREvnp 京ICP备17042124号     技术支持: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