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一分钟科普】一分钟带你了解麦积山石窟
来源: 雕塑频道| 时间:2017-10-27 | 点击: 818 |

1509069298150326.webp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因山形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石窟建自公元384年,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被称为“麦积烟雨”。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麦积山西壁石窟最大一佛二菩萨造像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它代表古代中国泥塑的最高水平。这里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园塑极富有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它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其中两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关于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能从一些散见的资料和麦积山石窟的现状,加以推断和分析。麦积山石窟约始创于后秦,历经西秦、北魏、西 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

  麦积山石窟的分期,主要依据窟龛形制、造像内容、造像特点及有关的历史文献和造像铭文基本上可分为十六国(包括后 秦、西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八期6其中以北魏、西魏、北周三代凿窟最多。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壁画殿堂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一样,都因山石疏松,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镂,全以泥塑和壁画等艺术形式来宣扬佛教思想和佛经内容。但因麦积山一带阴湿多雨,地震较频繁,原来的壁画大多剥蚀殆尽,所以主要以精湛优美的泥塑称著于世:造像题材上则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飞天、供养人及狮象等,极为丰富,现今仍保存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的大小泥塑、石雕、石胎泥等造像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公尺。这些未经窑烧的泥塑像艺术内涵丰富,风格独具,经过千百年风雨后,仍栩栩如生,表情逼真,极富生活情趣,且坚如陶瓷,不仅在中国雕塑史上,在世界雕塑艺术中,也有很高的声誉与价值,被誉为是“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彩塑力士

  麦积山石窟艺术系以秦汉以来中原文化艺术传统的基础,融合印度佛教艺术形式,较早形成具有浓厚中国民族风格,每窟龛内的造像与壁画,结合圆雕与平刀、压线条与阴刻纹并用的精湛制作技艺,运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再以上彩不重彩或者直接用素泥表现质感的独特方法,均系以绝高的艺术智慧与创造力,将佛教高深的哲理转化于艺术成就之上,呈现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强烈的地方特色的中国佛教艺术,明显的人间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是麦积山石窟艺术中的又一个显着特征。我国多数石窟和寺院的早期造像,一般都将佛像作成庄严、肃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第四十四号窟正壁主佛

  在麦积山石窟里,尽管也有这样的作品,可是从北魏早期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北魏晚期以后的佛像,差不多都塑造成俯首下视、面容娟秀、体态端庄、慈祥智慧、和蔼可亲、美丽善良的母性形象,有的甚至类似陕甘一带农村中常见的少女。如第四十四窟主尊佛造像,晶莹玉润,比例精确,体型适中,神情气韵俱佳,既显示出佛陀的慈悲大度,又表现出母性温婉善良的天性,堪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踏牛天王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上一条:城市的公共艺术

下一条:城市文化的雕塑解码

手机版PUREvnp 京ICP备17042124号     技术支持: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