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视即意味着被欣赏,而艺术的形态往往在欣赏中呈现出来。建筑是人们经常看到,甚至是不可避免被审视的物质形态,我们可以不看文学、画作,或者不看影视作品,却不能拒绝建筑的设计进入我们的视野。美术馆一类建筑具有强烈的艺术倾向,而其表现的艺术内涵则来自于所扎根的土地。
城市艺术的 衍变
建筑的本质是功能,但这不代表它和艺术没有过多的联系。中国最开始的城市认知中出于市场的需求,更多地注重建筑的使用,忽略了建筑形象对城市面貌的影响。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人们对建筑和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对建筑所体现的城市文化进行研究并肯定,同时也对城市空间的打造提出了新的维度。
当我们说起城市里的艺术,最先想到的是雕塑这一类物品,这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公共艺术正处于概念引进学习和发展的阶段,雕塑这一艺术形态成为了主要的形式,而以单体的艺术品投放来打造城市的艺术气质,也是城市较为常见的做法。从1984年到2005年便有千余座大小不一的城市雕塑落成,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发展的速度,同时雕塑就成了城市公共艺术最开始的标签。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群的大批量出现,逐渐模糊了原来艺术与功能的明确界线,也让人们对建筑体现的艺术性的研究同步深入。如今,人们在视觉上感受着建筑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地标建筑,其区域位置、体量和设计都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风貌,而有的建筑可能在地理位置上不能成为地标,但却具有强烈的艺术内涵,美术馆便是其中之一。
城市的 美术馆
优秀的建筑大多在设计上带有艺术的气质,而美术馆实现了功能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因为它的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艺术体验的场所。在外部设计上,由于突出其功能,造型上往往与其他建筑不同,独特的建筑结构使之成为一个艺术品供人们欣赏,而在内部,作为艺术品展览的空间,也需要让人们在行进中得到艺术体验。
△乌菲兹美术馆
在城市里,美术馆是城市文化的聚集地和艺术的中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也是一个城市开放的公共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各种与艺术相关的休闲活动。不同的城市意味着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生活内容多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建筑上的表现尤为明显。△济南市美术馆
建筑需要和周围环境协调对于美术馆而言,则更需要把握所在城市的文化脉络。艺术是公共的,它不是凭空生长,也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臆想,是来自人们的生活,所赋予空间的形式,并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示出来。生长意味着有迹可循,现代的每一种艺术形态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思想谱系,对于建筑而言,而这种线索更多的来自城市历史,并表现在过去的建筑之中,在美术馆,体现建筑艺术与展示城市个性便联系起来。
西安当代 艺术中心
今天美术馆的建筑形式,最早是在1817年由约翰·索恩设计的达伟奇画廊所建立的,而由新纪元设计的西安当代艺术中心带有当代美术馆建筑的特征,以独特的造型设计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模糊了建筑物与建筑小品的界限,突出其艺术的主题,也展示着西安当代的建筑面貌。
该建筑根据展览流线和地震裂缝情况,自然生成南北两部分,在第四层做跨地裂缝的100多米长的自由展厅连接两个空间,结合功能、交通流线演化出多种空间界面。这个超大尺度的长方体在半空中表现出一种将建筑横放的态度,吸引周围人群的视线,再结合其下的多个建筑板块组成了多元、开放、动感的建筑形态。
建筑外部中央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围合成下沉广场吸纳人群,并在其中设置了美术馆的入口,人们通过下沉广场逐步走进美术馆,体验了美术馆空间的层次感,并加强了欣赏行为的仪式性。建筑体旁边设置一对电话筒形象的建筑小品,表述出交流的主题,与美术馆功能相呼应。
体量最大的主展厅的建筑形态吸取了西安古城墙的元素,体现了北方建筑的一种厚重感,人们在里面行进就像在封闭的城墙内游览。其外立面采用斜向不透光玻璃幕墙,而最长(140多米)的自由展厅在面向道路西侧的外立面采用led SCREENS 成为多媒体艺术家创作的空中平台,即使在夜晚,这个建筑依旧能通过自身的光线进行展示。西安当代艺术中心从城市的范畴来看它是一座城市文化、艺术的中心,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从建筑的角度它是一座城市开放、公共的空间。它捕捉了美术馆的内核,从内到外地给人们提供艺术的体验,不仅成为城市文化艺术的中心,其本身便是城市艺术的一部分,阐述着西安建筑对现代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