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千古塑者少留名
来源: 2017年11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时间:2017-11-29 | 点击: 872 |

  中国雕塑家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正式成为被主流文化界承认的群体。在此之前,传统雕塑家们无疑在手工匠人之列,而海外留学归来的雕塑家们,也被列于其中。他们的作品大多为宗教雕塑,也有少许人像雕像,但亦在人们认为的泥像之属。而人们往往不知其名,只知某地某作。只有在某些作品的隐蔽处,偶有塑者名讳留下,得以流传。



雕塑 (1).webp

唐代雕塑家杨惠之


  正式以创作者留名的雕塑家,应是唐代开元时代的杨惠之。但其并无作品流传于世,生平也近于传说。相传其和吴道子同学绘画,后来吴道子画名日盛,杨惠之“遂焚笔毁砚”,转习雕塑,终得盛名。如果杨惠之不是先有画名,直接习塑,恐怕也不会有名字留下来吧。


雕塑 (2).webp

元代雕塑家刘元


  元代出现了一位和杨惠之齐名的雕塑家——刘元。刘元,字秉元,蓟州人氏,即现在天津宝坻县刘兰庄人。清康熙年间的《日下旧闻》载:“京师像设之奇古者曰‘刘銮塑’。”说者疑刘銮与刘元音近而误,当时京都许多庙观塑像出自刘元之手。



雕塑 (3).webp

刘元雕塑作品


  考郝伯常《陵川集》:“燕有四贤祠,其像塑自刘銮。”刘元、刘銮及刘正奉均是一人,因刘元曾任“正奉大夫”,古人也称刘正奉。说他的雕塑在当时是最著名的了。“正奉塑像,虞文靖特为作记。”《元史·方技传》云:“有刘元者,尝从阿尔尼格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清乾隆年间编撰的《日下旧闻考》记载:“玄都胜境在弘仁寺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正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持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而答,甚战栗,一堂之中皆若悚听严肃者。神情动止,真称绝艺。”甚至元朝皇帝颁旨,只准刘元为皇家塑像。



雕塑 (4).webp

刘元雕塑作品


  刘元,无疑是一位正式的公认雕塑家,但他也是先有功名才有塑名的。他自幼攻读,很早便取得了功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等。并且同样是绘画名家。可以说他的功名和画名,造就了雕塑家的盛名,并不是职业雕塑家的通行待遇。



雕塑 (5).webp

苏州佛像泥塑


  明清之际,在苏州地区虎丘山塘一带,有许多泥塑艺人,清代常辉在《兰舫笔记》中记有:“有苏捏者位虎丘山塘,余尝以游山坐观之,泥细如面,颜色深浅不一,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笔自若,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即其人也,其有皱纹疤痣桑子者,毫无差,惟须发另着焉。”可见史书只以“捏者”称呼职业雕塑艺人。



雕塑 (6).webp

苏州泥塑《游园》


  但这之中也有特异之人,《桐桥倚棹录》上有一句“前明王氏竹林亦工塑作,今虎丘习此艺者,不只一家”。这王氏,是指明末泥塑艺人王竹林。后来,清《妙手塑真诗》中又有记载:王竹林将技艺传给了项天成,而项天成被称为“抟粉范泥夺化工,写真不用鹅溪绢”。这泥塑艺人在历史上只言片语的记录,已属不易。



雕塑 (7).webp

无锡阿福


  清代同期,无锡的阿福作为无锡泥塑典型形象流传于世,其可爱的造型,装饰性的形态,令人喜爱。但从雕塑史上来看,此种附属于民间宗教的泥塑还未开始表达人类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雕塑 (8).webp

筇竹寺五百罗汉


  清代光绪九年,雕塑家黎广修带弟子,塑做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算是正式留下姓名的雕塑家了。而这之前,在天津的张明山、张玉亭父子,已摆脱匠人身份,成为主流文化认可的极少数职业雕塑家。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用匠人的职业来代称匠人的名字,这使得匠人在社会中有了一种非人格属性。这种体验使得匠人更关注自己的技巧和作品。匠艺的实践超越了个人的价值和个性,甚至伦理。所以在东方,有各种版本的匠人的女儿投入火中,造就作品的传说。但这非人格的属性,也使得千万雕塑匠人的名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来源:2017年11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上一条:中国艺术教育的“霾”伏圈

下一条:城市雕塑要有个性

手机版PUREvnp 京ICP备17042124号     技术支持: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