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 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价值,以及城市人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高。从而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动力,更是当今最为显著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力。
一、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有机塑造
在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城市雕塑,艺术界甚至将其誉为“没有围墙的美术馆”,这是对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塑造中突出地位的肯定。早在 19 世纪初叶, 德国美学家谢林曾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那么, 我们同样可以借喻城市雕塑为这凝固音乐中的休止符,在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环境中起到吸引人们驻足观望的作用。由此,城市雕塑被赋予的意义十分广泛,既可以是一个城市文化特征的标志,也可以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文明指标。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提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起, 城市雕塑便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项目, 形成诸多的社会角色。比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中的特殊标志物立于公共场所,能起到视觉观赏与身心调节的作用。再有,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装饰和美化,使城市景观增加了丰富性,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因而举凡与城市地理特征、历史传统、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塑造, 并被视为是城市的“市标”。这些充分说明, 城市雕塑既有公共艺术开放性的一面,又有独立艺术特有的表现力的一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多元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涌现,又使得城市雕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艺术”范畴的主体。所谓“主体”, 是指城市雕塑具有作为公共艺术的最大功能性特征,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换言之,城市雕塑就是一座城市面向公众的艺术媒介,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张张名片。
海的女儿———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标志
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丹麦童话作家,以安徒生脍炙人口的作品《海的女儿》为蓝本创作的铜雕“小美人鱼”, 也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标志。“小美人鱼”面向大海,宁静安详的外表,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丹麦人。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里,“小美人鱼”首次来华展出, 作为丹麦的镇国之宝,“小美人鱼”坐镇世博会丹麦馆, 诠释了丹麦馆“幸福生活, 童话乐园”的主题, 这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典型代表。
金色女人———卢森堡的国宝
作为卢森堡参展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特使———“金色女人”雕像, 一直被视为是卢森堡的国宝。这座雕像高 3 米,站立在一根同样 3 米高的钢桩上,双手擎着一个用橄榄枝编成的金色花环。透过花环洒下的金灿灿阳光格外美丽。这尊雕像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 是和平、自由与国家主权的象征。二战中曾被纳粹侵略者推倒,后来重新修复。而将国宝“金色女人”雕像借展安置在世博会卢森堡馆前可谓意义非凡。诚如,卢森堡馆馆长托马斯罗德瓦尔德对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 让“金色女人”雕像来到上海世博会,既体现了卢森堡对中国的友谊,也象征着和平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国王与王后———苏格兰的艺术名片
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为世人所熟知,其代表作“国王与王后”, 则把现代雕塑推到了另一种艺术高度。摩尔的雕塑以其独特的个性语言将雕塑完全推向室外,达到了一种与自然、与人的共融状态, 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力。这座雕塑中的人物形象被不成比例地抻拉成薄片,对于雕塑采取的这种造型手法, 摩尔曾解释说: “国王的头部是冠、胡须和颜面的综合体, 象征王权和动物性的精神气质的混合。……国王看上去比王后更加轻松、自信, 王后则直立表现出王后的风范, 当我制作他( 她) 们手和脚的时候,它们使我有机会通过更为现实的制作方式来表达我自己的思想———将人类的优雅和权威的概念塑造出来”。这座雕塑借以表达了人性的纯朴、原始王权的尊严和不受拘束的生命本身。作品放置在旷野中,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气氛。正是这样的旷野陈列,也造就了它成为苏格兰艺术名片的事实。
撒尿的小于连———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历史象征
传说在 13 世纪中叶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中,敌人企图炸毁布鲁塞尔市政厅及其周围的建筑,却被小于连的一泡尿浇灭了点燃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整座城市。顽皮可爱的小男孩铜像成了布鲁塞尔城市历史的象征。这座雕塑还有一个响亮的大名叫“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像, 建于 1619 年, 是雕塑大师捷罗姆克思诺的作品。雕像仅高 50 厘米,但却拔高了布鲁塞尔闻名天下的名声。母狼哺婴———意大利首都罗马城的城徽意大利“母狼哺婴”的故事, 是关于罗马城的最著名的传说。相传 2000 多年前,意大利阿尔巴城的公主西尔维亚被害。篡权的国王丢弃了她的一双儿女,但孩子奇迹般地被母狼哺育成人。后来双胞胎又被一对牧羊的夫妇收养, 取名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他们长大后夺回王位,并最终以哥哥罗穆卢斯的名字命名新都城为“罗马”。公元前 6 世纪,罗马雕塑家塑造了这尊高 85 厘米的铜雕“母狼哺婴”, 以兹纪念。这座雕像也成为了罗马城的象征,并且是罗马人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崇拜对象。
五羊———广州地标性雕塑
广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诸多的传说, 广州又叫“羊城”, 传说是由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 “五羊仙子”降临广州, 给 羊 城 带 来 了 吉 祥 与 幸 福, 并祝“愿此阛阓(意为街市) ,永无饥荒”, 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广州的五羊雕像,如世界各地著名城市雕塑一样,被视为广州的象征。五羊石像位于广州越秀公园西测的木壳岗上,石像雕于 1959 年,雕像高 11米,用 130 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 53 立方米。以四只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只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流连造型, 再现了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
从列举的世界名城雕塑来看,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是被相互塑造出来的。其中被赋予的城市形象更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角色,从而使公共艺术主导的城市环境具有高度的社会文明程度, 成为一个城市递与世人的一张艺术名片。诚如黑格尔指出的: “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 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主体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①这就是说, 城市雕塑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当中,需要特别关注与环境构成的有机联系。如今艺术界将黑格尔的这一观念发展成为城市雕塑的环境意识,主张城市雕塑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与互动, 从而体现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并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心理需求, 直接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城市人艺术化生活的方式。如此说来,公共艺术创造了环境文化,同时环境文化又促进了公共艺术的发展。基于这些缘由, 我们认为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具有的特定意义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加以概括:
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以雕塑的形式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足迹比比皆是,雕塑像是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记载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文明。法国巴黎迪各奈的“彼得大帝骑马像”、星辰广场凯旋门上吕德的著名雕塑“马塞曲”、苏联时期著名雕塑家穆希娜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美国华盛顿广场“越战纪念碑”、新中国奠基象征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等诸多世界著名城市的雕塑作品,都以各自独具魅力的历史积淀和特有的造型形式,诉说着雕塑的生命力以及关于每个市的历史文化与世事风云。可以说,经典的城市雕塑就是一段历史的凝固,是一座城市人文历史与典故的浓缩与升华。
每一座城市的人文性是通过其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雕塑具有的特殊气息在某些程度上同样是一座城市人文性的体现。例如,2010 年 1 月揭晓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青岛是全国同级城市中获奖作品最多的城市之一, 像“五月的风”不仅是青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也是全国可数的雕塑文化遗产。而“青岛东海路系列组雕”伫立于东海路上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面貌。
不同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往往是决定城市雕塑的内容和形式的关键,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统治广场宽阔的喷水池,池中央矗立着的白色大理石海神雕像,海神像基座和水池边上还布置着一座青铜铸造的小塑像作陪衬,形成广场上的重要景观。海神像垂直的形象与它背后高耸的建筑轮廓的线形呼应,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具有典型的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地域性特色,雕像营造出的视角效果, 具有建筑与装饰结合到最为完美的效果,它利用自身明亮的色彩和自然的造型,将观者的视线集中, 并有助于缓和美第奇宫墙角高而锐利的线条。
时代性往往是和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民生的追求分不开的, 在不同的时代里, 艺术的演变与成就是不尽相同的,城市雕塑多以公共环境为依托,对于时代性的反映更加鲜明。例如,2005上海国际城市雕塑双年展在徐家汇公园绿地展出的大型景观雕塑有 35 件,其中多数作品题材的选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级雕塑巨匠阿曼的遗作“和谐交响”与“图腾”也在本次展览之列,这两件作品的时代性十分突出。青铜雕塑“和谐交响”延续了艺术家一贯的风格, 以切割、组装弦乐器和人体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创作理念。在解构与重构中,碎片割裂与重组中,雕塑呈现出一种奇妙的移动感。阿曼通过现代雕塑特有的增加、毁坏、改变、融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问当代文明,质问现代生活。
纪念性雕塑是城市雕塑的一大特点,主要用于纪念重要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例如,苏联时期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大型纪念性雕塑“祖国——母亲”, 就是一项大型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雕塑整体是由高达 104 米的“祖国——母亲”主题雕塑与下方的英雄广场、宁死不屈广场、忧伤广场三个大型广场环境共同构成, 广场相互连接,均有各自的主体雕塑和组群浮雕。纪念碑的地下设有圆形的展厅,中心是高达 6 米左右的手擎火炬雕塑,墙壁上镌刻着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十几万勇士的姓名,以慰长眠地下的英灵。我国纪念性雕塑最早出现不晚于先秦,现存传统大型纪念碑式的雕塑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东汉李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赵智风像等均较为典型。
城市雕塑的景观性特征一直以来比较明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景观与雕塑的融合进行设计的,有的环境景观主体就是景观性雕塑。如米开朗基罗 1534 年从佛罗伦萨来到罗马, 从此便把自己余生的 30 年全身心献给了这个“永恒之城”,并创作了一大批后人享用不完的艺术珍品,像圣彼得教堂里最著名的雕塑“哀悼基督”和“摩西”雕像, 可以说都是景观雕塑。因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建筑环境相融合, 体现出严谨的视觉构成关系。像“哀悼基督”直观角度达到 27 度时,可观视雕塑的整体, 而当转入观赏雕塑自身时,则突破了 27 度角,背景已变为从属位置。况且,整个雕塑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更突出了其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的鲜明对比, 有序而富有变化。文献记载,这件雕塑作品一问世,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世界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不过, 如今的景观雕塑也有大的改变,比如 2008 年 9 月在上海市南京路五卅广场上, 拉开的上海第八届南京路雕塑邀请展,以户外公益性展览为南京路的繁华增添了别致的景观, 雕塑展形式多样,从学院展到个人展、从邀请展到征集展、从全国精品展到中外优秀作品展,雕塑展邀请了我国当代雕塑家余积勇先生及荷兰知名雕塑家吴静茹女士前来参展,展出作品共 30 余件。在这里市民可看到阴阳各异的雕塑艺术风格,体会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
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定位
伴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普及,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已成为城市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位,直接成就着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实现。近年来,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又衍生出来的景观科学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势。也就是说,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树立,以及内涵文化建设的新需求而出现的设计新定位,这是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整体设计,涉及到城市环境空间规划、环境设施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绿化与种植设计、色彩计划、照明计划、水体设计等诸多与人居环境密切联系的设计内容,应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艺术领域的新拓展。
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足迹馆里陈列有世界名城旧城改造案例,即城市最佳实践区。如德国馆中汉堡港的改造,展示了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相互融合,凸显出古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定位。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工业中心、航运枢纽。在汉堡的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是决定城市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体现出城市与水、船运和港口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阿尔斯特湖南岸,华丽的住宅、商务楼、购物中心、博物馆和酒店建筑,组成了汉堡的市中心; 而距此不远的易北河畔的凯回头及旺拉姆区却在百多年前被拆迁,让位给码头和仓库建筑。当时迁出该区的市民超过 2 万人。现在, 随着港口新城的建设, 汉堡的市中心又回到了这个地区,回到了汉堡的摇篮——易北河边。为此重新规划的港口新城将成为一个将居住、休闲、旅游、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具有水上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区。与此同时, 汉堡港口新城注重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改造,规划总图对新区城市建设的构架、开发的总体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和现有城市风格相融合的同时, 充分利用近水的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给汉堡增添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在展示区内,有一句响亮的主题词“呵护历史、留存文脉”。对此,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德国展团副总代表卜布博士对前去采访的《文汇报》记者就此解释道: “建新不能废旧,历史不能复制。”
同在城市足迹馆里的苏州馆主题是“古城保护与更新”,这成为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突出案例。展示的点睛之笔在于修造了一座象征性十足的古桥,苏州古城向以枕河人家闻名天下, 有水就有桥。而这座苏州桥的原型是根据清乾隆二十四年《姑苏繁华图》中出现的桥复制的, 这就有了古城古桥的身影,而在古桥的一壁, 则是浩瀚数十米的《水墨苏州》,长卷完整地收录了苏州著名景点, 包括虎丘塔和寒山寺, 自然也就有了许多的意义。其中, 最为显著的意义在于,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是以保护为前提的。苏州有世界遗产的园林, 延伸出来, 从整个古城角度来看,在苏州古城里限高 24 米,在古城1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幢十层以上的高楼。苏州古城的河网体系没有遭到彻底破坏。这就是有序的新旧交替。比如, 苏州古城内的平江保护区, 近郊的山塘街保护区,就力争完整地保护下来。至于地方特色,苏州古城主要是在建筑上提出要求, 如房屋做瓦顶,做白墙,注意建筑与水环境的保护,注意保留街巷原有的肌理格局, 注意绿化配置, 而不是采用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现代元素。
正如苏州案例馆馆长丁慰在回答《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说,“苏州这些年的经济发展, 人们有目共睹。实践证明, 当今苏州正得益于它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誉为“古城守望者”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先生,参观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馆有数次, 依然劲头十足。阮仪三先生强调说,保留历史真实信息, 是苏州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键,更是苏州城市环境规划的新定位。阮仪三先生主张“珍视历史文化遗存, 需要有城市文化的新理念。对于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必须留、拆、改、建并重,慎重对待”。②
2010 年3月至9月,在浦东国际机场至杨高南路外环线( A20) 段两侧的塔式广告牌上, 持续举行“天空中的展览”城市公共艺术大型活动, 这可以被看作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定位。据《文汇报》报道: ③
由浦东国际机场抵沪,在必经路段机场至杨高南路外环线( A20) 之间与艺术不期而遇。道路一侧塔式广告牌上清一色的商业广告被五彩斑斓的抽象艺术画作取代,应接不暇,在天际间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这就是从 3月1日至9月1日一场名为《天空中的展览》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 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展览方式呈现出天空中别样的视觉风景。某户外广告牌公司宣称: “户外广告好就好在你没法关掉它、扔掉它或者点击进入下一页。”正是无法回避、无处逃遁的特点,让登上户外广告牌的艺术画作随时随地把行人变为观众,艺术的味道在城市的空气中弥漫开。
抽象画登上广告牌,生活不能拒绝艺术。当20多个塔式广告牌,高6米宽18米,沿路一字排开,你很难无视它的存在。人们远远望见了这样一幅画: 以红色为基调,有规则的格子图案上,一个颜色覆盖另一个颜色,重重叠叠,那是画家丁乙的作品。接踵而来的另一幅画: 赭橙白黑的色彩如水墨般晕染开来,飞扬的笔触有如草书的神韵,是画家黄渊青的作品……如此一来,旅客的目光似乎就不能拒绝艺术了……
由此可见,上海先锋艺术家们的作品与上海城市标志性风貌交相辉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展览方式为城市、为世博、为市民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呈现一次别样的天空中的视觉风景。这次活动的创意是在世博会广泛的国际交流影响之下起航的,由上海先锋艺术家与世博会直接介入,无论后期的艺术评价如何,起码这是一次上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相当有意味的公共环境新艺术活动。
从上述三例特征来看,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定位,于景观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的、公共的、市民共享的空间,城市空间的各种层次更是人与环境互动的需求,其结构作为整体是人们生活的场所, 人们通过共同的居住生活环境, 相互认知, 产生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因此,突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是对城市规划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而要使城市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景观环境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构思时,尤其需要关注环境美学知觉对环境功能质量进行情感评价。同时,对于社会艺术心理领域的探索研究,亦可以在本质上提高城市环境的美学质量,完善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三、城市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带来的变化
城市环境的可变性,可以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发生变化,这也是最大限度地将艺术体系中的新成分融入到城市环境之中,进而从形态、功能、人的行为及心理等各个方面,接受装置艺术改变城市环境的可能性。
装置艺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有大型的, 也有小型的。比如, 法国装置艺术家克里斯托“包裹”过很多东西,小到自行车和私人物品, 大到摩天楼、桥梁、山谷与海岸线。1995 年他包裹柏林议会大厦的艺术举动更是举世瞩目。近年来,克里斯托将城市公共环境作为装置艺术的表现空间的理念,则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7500道纽约之“门”, 又名“门: 纽约中央公园,1979-2005”大型装置艺术品,是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夫妇的最新作品,2005 年2月12日正式在纽约中央公园亮相,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第一扇“大门”揭幕。这项装置艺术活动持续两周,吸引了20 余万游客专程前来纽约观看。该作品可谓纽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装置艺术群,蜿蜒伸展于中央公园的走道上, 设有钢座, 以每隔 12 英尺的距离,竖立起7500 道由聚乙烯制成的门, 每道门都悬挂着一块桔红色织布作为门帘。每扇门高 16 英尺, 宽度从 6 到18 英尺不等, 一直绵延 37 公里,并穿越整个中央公园,从纽约第59街一直到110街。若在中央公园附近的建筑物观赏这件作品, 它就像一条“金色的河流”,在公园树丛中若隐若现, 给纽约的城市环境带来新的变化。
很自然, 在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里, 通过装置艺术改变一下城市环境, 既是一项市政建设的新投资,又是一项很艺术化的提升城市形象的方式。这也是装置艺术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由先锋艺术的小圈子迅速获得全社会认识的原因。
例如,2007 年 10 月 18 日至 21 日,由别克林荫大道辉煌巨献的“动静之光”空间装置艺术巡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法国著名装置艺术大师萨拉特( Serge Salat) 以高科技材料与尖端技术打造出的镜像幻觉完美融合,演绎出豪华、震撼的视觉盛宴。整个展示活动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他最新的作品,他将影像艺术、计算机艺术、音乐、雕塑、建筑以及现代工业产品全部融合在一个单独的作品中,利用无穷的镜像形成一个封闭的秘密的宇宙, 观众穿插其中, 将完全被令人惊叹的宇宙幻象所包围。之后,萨拉特的空间装置艺术又在上海恒隆广场举办。同样以高科技材料与尖端技术营造出的镜像幻觉与充满尊贵气度的别克林荫大道轿车完美融合, 这个装置还有一项很特别的设计,萨拉特称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将真实的现代工业产品植入由无穷虚幻镜像构成的空间装置中,他还特地使用了中国红、庭院等东方元素, 整个装置作品具有浓烈的中国的意味。这个名为“动静之光”的装置艺术结束了上海站的活动后, 又移师广州巡展, 可谓西方装置艺术在我国城市中的一次推广与普及。④
2008 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惯于用烟火爆破手法作装置艺术的蔡国强,采用烟火“大脚印”为奥运留下了经典的画面。按照他的说法,“大脚印”突出的是高科技的手法,其造型采用的是膛压发射技术,即利用礼炮在发射时候的压力,在炮底下装了压力舱,可以调控压力的强和弱,控制烟火弹打高还是打低。另外,在打彩虹的时候采用了空气发射技术和芯片焰火弹。这样使“大脚印”礼花组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地两秒一步、两秒一步走过来, 特别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使控制达到误差几毫秒,当29个“大脚印”走到鸟巢的顶上时,在这个时间码里完全没有任何误差,最后29个脚印出来,星星下来,地面 AVD 的星星启动,中间就形成了 LED 的五环。飞天组合中,把五环从 AVD 里面拿出来,这些都是非常严密的控制系统保证焰火、音乐、灯光、视频的同步启动。以至整个焰火将奥运期间的许多创意带动起来。长城的焰火,还有天安门的五环, 将人们的视觉审美拉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将北京的夜空作为一个新舞台。尤其是开闭幕的高潮焰火在天安门、永定门、什刹海、土城设点燃放, 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到其中。虽然他们没有机会到现场,但他们在城市里也可以参与活动,体现了全民参与奥运的理念, 这不能不说是装置艺术改变了我们的认识, 增添了环境艺术的新创意。
事实上,装置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频繁出现, 自 2005 年起连续两届上海双年展的众多装置艺术作品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装置艺术已成为艺术家们大胆使用生活中的现成物品来做艺术创作的途径, 装置的物品体积也越来越大, 元素种类也越来越多,发展至极就成为景观艺术或地景艺术,这在城市环境和景观特别设计中被经常使用。
如今但凡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在概念上又有新发展。概括起来说,装置艺术具有使观众置身其中的“环境”,是“场所”布置的元素; 装置艺术在视觉和听觉上均不受其它作品形式的影响和干扰,观众可以介入或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装置艺术创造的景观, 用来包容观众, 从而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为主动感受; 装置艺术更是一种开放的艺术, 它多形式地融合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诗歌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可以在任何场所改变组合。因而, 城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与景观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作用。正如我们所能看到的, 在许多景观环境中, 艺术装置与实用装置通常是与景观相结合的,它们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以其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直接反映景观的形象。
四、时尚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时尚产业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又是城市化艺术生活的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 时尚就是城市生活的标志性面貌。进言之,城市生活方式与时尚有着密切的构成关系, 即生活方式与时尚是互为影响的关系。比如说,时尚生活旨在给城市人提供一个优雅高尚的时尚生活空间,让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朝气和具有艺术气息,这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那么, 怎样的生活才算是有品质的呢?要解释这一点,我们从城市化进程中的标志——“世界城市”⑤大量涌现的各种时尚概念店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中,就能看出时尚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法国巴黎被誉为世界时尚之都,这与巴黎城市演变的历程有关。巴黎坐落在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摩登、格调、高贵、罗曼蒂克几乎成为巴黎城的种种代名词。同时,巴黎也是法兰西文化的象征,至今拥有 1500 年的悠久历史。巴黎整个城市的建筑布局与生活方式弥漫着一种经典艺术的气息,是欧洲城市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一隅。由之可说,巴黎是一座善于保留记忆的城市, 在以 1845 年建起的巴黎城墙为界的旧城内,人们感受的是历史的巴黎。而在城中区以外则是新兴的巴黎,充满着“世界城市”的气息,在世界金融体系及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核心的作用。在这一区域里有多家时尚概念店成为时尚生活的先锋,如 LEclaireur( 法语“侦察”) 概念店,巴黎的零售业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不过,直到90 年代这家店才搬到了巴黎,之后才真正地起步。作为概念店的先锋,该店以出售由前卫设计师设计的前卫家具、时尚成衣和时尚产品为主。2006年,LEclaireur在东京又开设了分店和概念餐厅。另外,在巴黎市中心还开设有被称为是“秘密”的概念店,专门为显贵们提供特色服务。这家旗舰店开在巴黎赫罗尔德( Herold) 大街上,店址是一座 18 世纪风格的老建筑,外观并不突出, 而是非常隐蔽。店内每周展示的一系列时尚先锋设计产品,则是巴黎时尚产品的橱窗。宽敞的主厅没有窗户,犹如一个黑漆漆的洞穴,赤裸裸的石板地面让购物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兴奋状态。法国《竞赛画报》曾给予过这样的评论:“也许是这种黑色的感观刺激, 或者是复古的桌子和礼服,又或许是这里的时装,让 LEclaireur 成为了赫罗尔德大街上最为独特的概念店。”巴黎一家时尚公关公司在 2008 年度市场报告中特别指出。LEclaireur希望自己做到与众不同,发掘设计新秀,避免简单的重复。正如该店创立者 Armand Hadida 表示,“我一直以来所希望的,也是我现在所追求的,是在展示时尚的同时传递特定的生活信息。不过有时候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难怪一直有人在巴黎努力寻找着这扇容易被忽略的时尚之门。⑥
在日本,时尚概念店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日本城市经济迅速提升的风向标。在时尚界一向宣称“没有概念,只有美好的感觉”的时尚品牌店——“33 店”( Peoples Bureau,意思为“大众衣柜”) ,以及一些风格更加前卫的“33”概念连锁店,再有东京涩谷区的“20471120”概念店等,就具有独特的时尚经营理念,而这种经营理念也只有在东京这样的“世界城市”里才能实现。而在东京这个寸土寸金、竞争激烈的市场上, 大多数店都依靠独特的概念来吸引顾客。所以,人们可以在东京看到带有禅房式的小型时尚艺术馆或服装店。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像 Celux 品牌,这是与路易·威登( LVMH) 、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阿玛尼( Armani) 和世界三大珠宝商之一的宝嘉丽( Bulgari) 合作的品牌店,主要是路易斯·威登在日本的贵宾会员组织,即日本 LV 的贵宾会员组织。因为在日本这个奇怪的国度里,有不少大学女生甚至是高中女生都拥有LV 皮包( 当然这也产生了“援助交际”等社会问题) ,“Celux”被称为“时装帝国”,表面上看算不上豪华,但想要进入这个路易·威登购物场所,却要通过严格的核准程序,如 2000 美元会员费。如何满足真正购买 LV 皮包的消费者, 店家制定了一整套营销策略。诸如,LVMH 奢侈品集团在东京的门面店,就建立起会员制生活用品专卖店。推开沉重的旋转木门,需要在电梯口刷一下会员卡,方能去经历最美妙的购物体验。每个进店的消费者都拥有个人导购,会将你领到摆满艺术品和各种时尚书籍的会客室。消费者在这里可以找到限量版的 Diptyque( 法国香水,称为“素颜之香”) 和鸵鸟皮的配饰。坐在Pucci(璞琪) 沙发椅上,一边饮用香槟或者葡萄酒,品尝开胃饼干,一边与个人导购讨论时尚。兴起之时,沿着螺旋式的楼梯漫步到楼上的专卖店,在这里专门设计师的前卫作品以及复古设计作品都被摆放在一起。也许这时候的消费者已经兴奋不已, 直到走进超豪华的镜子更衣室,如果感到晕眩,可以倒在柔软的摩洛哥沙发上,也许手里还拿着准备购买的衣服,个人导购会来叫醒,并继续为消费者四处寻找最适合的配饰。消费者会有一种感觉,自己就像超级明星一样,而最终会发现在脚边的 Celux 购物袋里账单是昂贵的。当消费者走出店门的时候,甚至不敢相信——这么小小的空间如何能营造出如此美妙的购物体验,这便是时尚产业终端带来的高利润消费。⑦
在中国 D - MOP( 中文名“猫扑”) 和 IT( 香港、上海、北京和杭州开有连锁店) 等概念店距离我们更近一些,其未来主义风格的购物环境、丰富的品牌和独特的设计也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目前,亚洲还是以奢侈品百货商店居多,而概念店和这些百货商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两者对个性化购物的理解差异。在概念店里,服装是根据店家本身的销售概念进行分类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将不同风格的服装摆放在一起。对于具有相同审美情趣的顾客来说,概念店显然更有吸引力。D-MOP 和 IT 主要出售先锋品牌。另外,还有一些本地前卫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店里的时尚消费者所能理解和喜爱的风格基调大致相同。如今,这些刚刚起步的概念店将会更加关注文化方面,力推本地的艺术设计佳作。
除了时尚概念店以外,日常生活的时尚方式仍然是人们感受城市生活的主要途径。据韩国的《朝鲜日报》报道, ⑧ 首尔和纽约、巴黎同为世界时尚都市。英国出版界专事艺术与插画图书出版业务的泰晤士& 赫德逊出版社,于 2010 年夏季新推出高级旅游指南《Style City》首尔版。书如其名,这正是那些追求时尚、优雅旅行的人首选的指导书。其中,“住在首尔”,《Style City》推荐的最佳住宿场所当然包括很多特级酒店,但也不乏类似汽车旅馆, 如传统韩屋“乐古斋”,就是韩国传统文化体验空间,是由无形文化遗产技能持有者将震檀学会旧址建筑改造而成,这种回归本土文化的时尚消费备受各国旅游者的青睐。而“穿在首尔”,推出的购买韩国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涉及传统服饰和时尚服饰,被重点推荐的店铺有走在流行最前线的韩服店, 也有手工定制店, 这些不仅是旅行者的时尚消费,更可以看作是其艺术生活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 时尚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而最为关键的是时尚与城市生活的分寸把握,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体现出来的艺术化生活的一部分。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生活方式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形成的,只有需求才可以懂得时尚和出现时尚。一般而言,城市人的时尚都有将自己设计完美的主张。其实,对于美,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人心目中的美也各有差别。因为这样,所以造就了不同的时尚、不同的流行。如此说来,关注时尚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问题,是需要用心去体验和对待这个行业的各种敏感话题,以及尺度分寸的把握,因为它是带给大家艺术生活方式的源泉。
五、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扩张,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演绎最为热点的事件之一。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个新问题,诸如城市布局问题、城镇分布均衡性问题、城市人生活质量问题、大规模移民问题、企业搬迁问题、旧城改造问题,以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自然,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这诸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也许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从他们的角度判断和看待问题的时候, 他们多就城市发展、城市经济与民生问题方面进行考虑。然而,当我们从城市化进程中艺术影响力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化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当今的城市化太“规模”、太“工业”,甚至太“技术”化了。
为何这么说呢? 这就是我国当代城市的发展似乎除了 GDP 指标和基本建设之外, 仍然缺乏对人文性内涵的关注,这就使我们有理由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思考艺术化生活方式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应当看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笔者掌握的有限资讯和对城市化发展理论的初步了解谈谈看法,目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城市化的进程,从这里思考和看待一种城市生活以及它背后的人文意义。
① [德] 黑格尔( 著) ,朱光潜( 译) 《美学》第 3 卷上册,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 311 页。
② 专题报道《世博会城市足迹馆: 苏州馆设计方案巡礼》,《新民网》,2010 年 6 月 13 日。
③ 范昕《广告牌上的公共艺术,我们有多少路要赶》,《文汇报》,2010 年 3 月 24 日。
④ 《别克林荫大道携手法国著名装置艺术大师萨拉特中国巡展》,新华网记者任珑 2007 年 7 月 12 日报道。
⑤ “世界城市”的概念,最早是德国诗人歌德在 18 世纪后半叶提出的,他将罗马和巴黎称为“世界城市”。之后,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 P·格迪斯于 1915 年进一步将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 特指这些城市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1966 年,英国地理学家彼德·霍尔( PeterHall) 把世界城市定义为: 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世界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如今,世界城市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一个结点,两大功能,三个基本特征。一个结点,是指世界城市具有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两个功能,是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响力的两个核心功能。三个特征,一是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均 GDP 程度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后工业化经济结构明显,国际总部聚集度强; 二是有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主要表现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国际竞争力强,以及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完整; 三是全球影响力,既有引领时代潮流的主导力量,又具有组织和制度的力量,是国际交往、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⑥ 资料来源: 先锋概念店购物体验: 购物——生活至上——YOKA时尚网,www.yoka.com/index /life /mall /72160_2.shtml.
⑦ 资料来源: 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时尚概念店——霓裳时尚,blog.Liaowanwei.com/show-334-1.html.
⑧ 资料来源: 《朝鲜日报》2010 年 8 月 3 日“网络版”
(摘自《艺术百家》2010-06,
作者夏燕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