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
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 1898 — 1976)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劳顿。动态雕塑创建者,其作品被杜尚称为“动态雕塑”。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
亚历山大·考尔德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祖父是一位石刻工艺家,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母亲则是一位肖像画家。童年时期对艺术的耳濡目染让他具备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用木块和铁丝的切割和扭曲塑造出人形,8岁的时候又给姐姐的娃娃设计珠宝手首饰,街角的木块,皮件,软木塞和钉子都成为他最初的创作素材,组合起来,便是他的玩具,在小伙伴中,他就是那个最具光芒的小“发明家”。
高中后,考尔德进入了新泽西州的霍普肯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学习,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技师,然而毕业后三四年的机械相关工作并没有让他产生足够的兴趣。但是这些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的机械动力和自然动力知识也为他将来的动态雕塑成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1923年,他进入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绘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在那段时间,考尔德为一些报社画插图,那些由素描和速写构成的插图,内容多是关于马戏团的表演,这也让他和马戏团有了沟通,渐渐地他和马戏团做起了铁丝玩具的生意。铁丝也正式地成为了他的创作元素,他的第一件站立铁丝雕塑作品——“约瑟芬·贝克”(巴黎国家现代美术馆藏)就是创作于那个时期,成就了当时极为新颖的新造型主义的线条雕塑。不难看出考尔德逐渐进入了三度空间的立体结构塑造之中。这些铁丝就像立体的空间轮廓线条,又像雕塑结构的骨架,抽象却又形象,这一系列的铁丝雕塑作品在纽约、巴黎和柏林都受到了好评。之后,考尔德开始重新拾起木刻,将木头的这种元素纳入雕塑中。
直到1930年,考尔德在拜会蒙德里安工作室的时候,他被画架上明亮抽象的集合色彩深深吸引,他向蒙德里安建议,让画作中的红、黑、蓝色矩形图案活跃起来。这对于一个出身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家庭的艺术家来说是行不通的,建议遭到了回绝,但考尔德并未放弃,他将蒙德里安画作中的颜色用法结合了米罗作品中的多样性,用一种跳跃式思考的创新形式画出很多抽象画,在用抽象的绘画经验转化到雕塑作品中,这样一来在球体、弧线、密度、色彩的范畴里发展出了属于他个人的抽象雕塑,他展示出来的雕塑类型灵动而简约,看似单薄却又极具延伸感。或黑或彩的铁片抽象地穿插在一起,边缘的线条借着视觉的效果无限延长。雕塑是固定的,但是艺术家却借助了声音,灯光和风来使雕塑活跃。较薄的金属片被他装在了铁丝的边缘,在空气中微微扇动,和固体机件碰撞,发出细小的声音,雕塑品无限延展的光滑平面在光线的变化下形成不同剪影。
杜尚曾说:“考尔德的艺术是树与风的升华”。凝聚了树的灵性,风的飘渺,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是新奇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那些悬挂着或站立着的金属元素都以简单的形状展示出不同的形态,它们会因为空气的流动或者观赏者的摆弄摇曳,甚至发出声响,很有情调。
人 物 简 介
亚历山大o考尔德(1898.7~1976.11)出生于美国费城,他的父亲以及祖父都是雕塑家。1919年,考尔德在新泽西州霍普肯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毕业,打下以后从事活动雕塑的发明与设计的基础。
1922年,他去纽约业余学习绘画。翌年,加入了美国“垃圾箱”画派领导的艺术学生联合会。真正从事雕塑,大约是在1926年去巴黎之后。他在欧洲现代派雕塑的鼓舞下,开始用铁丝、木头等来制作玩具动物,把制成的动物组成一个微型“马戏班”,并公开展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接着,考尔德又用金属线制作真人大小的模特儿。
1930年,荷兰的蒙德里安画室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开始思考艺术的抽象化问题。
1931~1932年,他创作了许多由机器牵动的雕塑品,受到杜桑的鼓励。
1937-1945年期间,考尔德创作出近百件活动雕塑,以及 200多件站立动态作品。他的艺术创作领域广阔,从巨大的钢铁雕塑、绘画、挂毡到精致的宝石设计,作品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公共空间。考尔德的静态雕塑作品给人以蜻蜒点水般的感觉。
1939年,考尔德为纽约现代美术馆创作出雕塑作品《龙虾陷阱与鱼尾》。这件近3米宽的巨大动态雕塑作品,是考尔德户外作品中最大的一件吊挂作品。
1952年,考尔德代表美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获得雕塑大奖,奠定了他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1976年11月11日,考尔德在纽约家中逝世。
主 要 作 品
考尔德是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是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
他以创作风格独特的“活动雕塑”和“静态雕塑”驰名于世。他的创作领域很广,从巨大的钢铁雕塑、绘画、挂毯到宝石设计,作品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公共空间。
1926年,他用铁丝创作了约瑟芬o贝克全身像、卡尔文o柯立芝头像等许多作品。在铁丝雕塑之外,考尔德也曾使用传统的木头制作木刻雕塑,其中知名的作品包括“牛”、“马”等。
1929年他用铁丝创作的“金鱼缸”(Goldfish Bowl)成为其第一件动力雕塑作品。之后他又创作了“航行”(Croisiere)等作品,被杜尚称为“动态雕塑”(mobiles)。在此期间他另外还制作了一系列与“动态雕塑”相对的、静止但能够微微晃动的铁丝作品,如“羽毛”(Feathers)等,被让o阿尔普称为“静态雕塑”(stabiles)。
此后他不断发展自己的雕塑理念,创作了许多更大、更复杂的动态雕塑作品,包括“钢铁鱼”(Steel Fish)、“红与黄的风信旗”(Red and Yellow Vane)、“龙虾陷阱与鱼尾”(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等,并开始将精力花在户外、大规格的雕塑作品上。1942年,他通过将手工切割的木块固定于钢丝末端,创作了“星群”(Constellation)系列的作品。
1937年,他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设计了一件《水银喷泉》,以流注的水银冲击连在旋转杆上的金属板,成为他第一件真正的“活动雕塑”作品。这一件纵横有259x290厘米大的活动雕塑《虾笼子与活动鱼尾》,是他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新设计的大型活动雕塑代表作之一。
1950年代起,他开始设计大量纪念性公共雕塑作品,包括肯尼迪国际机场的“.125”、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螺旋”(La Spirale)、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人”(Man)、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高速”(La Grande vitesse)、芝加哥克卢钦斯基联邦大厦(Kluczynski Federal Building)的“红鹤”(Flamingo)等知名作品。而他一生中最后一件大型作品则是为贝聿铭设计的国家艺术馆东大楼所作的动态雕塑。
晚年考尔德的主要创作集中在大型公共雕塑作品。一些重要作品包括:1957年约翰肯尼迪机场“125”移动雕塑;1958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La Spirale”;1962年意大利斯伯莱托“Teodelapio”;1967年马德里世博会“MAN”;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El Sol Rojo”(考尔德最大作品高67英尺);1969年密歇根国家艺术基金会“La grand vitesse”;1973年芝加哥总务管理局“Flamingo”。
作 品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