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位于祖国最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在这片8000余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生活着22个民族8万余人。拥有众多河流、水草丰美的哈巴河自古就成为历代游牧部落争夺的宝地,它是中亚古代文明摇篮的中心区域之一,更是张骞通西域之前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远古的游牧民族给哈巴河县留下了历史悠久的草原文明。
去过哈巴河的人,都说哈巴河有这个星球上最美的秋色,但这还不足以表达它的魅力,那浓厚的文化温情更让人心暖。哈巴河的游牧文化,底蕴厚重,从悠远的古代岩画,到史前细石器遗址,再到喀拉苏墓地的发掘,一一临近,仿佛置身于史前时期游牧文明的生活篇章中,那一串串风吹起马身上的佩饰,清韵的天籁接连远古的时空……
如果说岩画是记录游牧文化的历史长卷,那么诗歌和马则是游牧民族的两只翅膀,是游牧文化的灵魂。对于诗歌的音乐盛会,哈巴河人不会忘记放歌草原的的阿肯,古老的动物舞蹈,琴声清澈的冬不拉,音韵美妙的斯布孜额……
对于马,游牧民族有着极其特殊的感情。马作为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间代代相传,在各种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中,都有对马的种类,对马的形态,对马的体态,对马的特色,对马的功能,对马的精神气质,对它的英挺精神,都有丰富多彩的描绘、赞美和讴歌。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主题雕塑
马渐渐成为游牧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符号;成为游牧民族在完善自我生成中不断参考的理想依托和坐标。在白居易的《八骏图》中,我们不曾忘记“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的英挺,在李白《天马歌》中,我们难以忘怀天马的飒爽风姿,“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天马呼,飞龙趋”,“白云在青天”……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主题雕塑
在哈巴河人的心中,马所代表的精神包括:第一,勇敢,无论是野外的狩猎,还是在荆戈铁马的战场,马从来都是英勇善战的。第二,智慧,马机警而识途,即便在茫茫草原中也能够识别方向,从不迷失。第三,忠诚,从不允许生人、敌人靠近它和它的主人,但对主人忠贞不二,遇到意外,它能把受伤的主人驮到最安全的地方。
手机版PUREvnp作品:《八骏马》草稿阶段
但是,时代在发展,草原城市的文化内涵也随着哈巴河的建设开发而逐年提升和丰富,马文化所提炼的精神也在不断变迁着。我们看到哈巴河市民广场上矗立一组《八骏马》的雕塑,与传统的八骏马不一样,这组雕塑既有健壮英勇的成年马,也有跟在母马后面的小马驹。每只马造型表现得动感十足,富有灵性。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主题雕塑
头马四蹄腾空迈向前方,带领着团队飞速前进,中间一匹主马腾身跃起,充满了智慧与凝结力,把握团队的前进方向;主马旁边是一匹象征善良与仁爱的母马,同时预示着团队强大的孕育力;跟在母马身后的小马驹寓意后继有人,使马群充满生命力;其余四匹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八匹骏马形态各异,有气势如虹,引吭长啸;有四蹄飞奔,倜傥洒脱;有飘逸灵动,风流飒爽……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头马雕塑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主马雕塑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母马与小马驹
手机版PUREvnp作品:哈巴河《八骏马》主马雕塑
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指出: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该“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复活起来。”或许,哈巴河人想要这组雕塑来表达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及代表哈巴河人坚毅、善良、仁爱、勇敢、担当、团结、博大等游牧文化在新时期下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新八骏马呈现了哈巴河传承至今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象,与哈巴河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这种天人合一的独特地域文化,独具魅力,也一直是哈巴河人的骄傲。岁月的淘洗,使古老、纯朴的哈巴河游牧文化迎来新颜,愈加雄浑厚实,带着百姓的梦想,去寻觅幸福的明灯。